這兩人瘋了?一個親吻,一個在膜拜,虔誠的不得了!!!
由南向北也是今天的行進方向
從由北向南看過去,都蘭山脈綿延往台東市而去,果然是海岸山脈的尾稜。
關於都蘭山交通資訊,步道總長,所需時間,圖中叉路等等...這個網頁介紹非常詳細,這是我搜尋小百岳官方網站,覺得製作最用心最詳細最簡約明瞭最棒的網頁,請參考。
http://www.forest.gov.tw/ct.asp?xItem=30834&ctNode=2377&mp=355
補充說明:
1.從登山口觀景台至稜線之前平緩緩上升,路面非常寬敞,過1.5K(普悠瑪祭台)之後山路轉為傳統原始較小的山徑,但因為經常有人行走,路跡非常清楚乾淨清幽。
2.過普悠瑪之後一小段平緩寬敞清幽森林山坡路,但別太高興,之後隨即轉為原始樹根陡下泥路,但有繩可拉、緩衝,不難走~對登山客而言,但觀光客、一般遊客不適合挑戰這路線,因為之後的山路是上上下下數個小山頭,老公聽同事說要下到底(過普悠瑪),乍看之下,彷彿是,底下是萬丈深淵,曾想打退堂鼓,但鼓起勇氣走下去的結果,其實沒那麼誇張啦!山頭與山頭之間有山脈連接形成鞍部,大約下降10層樓30公尺而已吧?
3.都蘭山標高1190,但卻頗有高山氣勢,除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原住民朝聖祭拜用的巨岩~[普悠瑪祭台]之外,沿途經過許多氣勢磅礡,險峻陡峭的大石壁,行走危岩下方,令人膽戰心驚,真怕突然地震,岩石崩落,不過這裡岩壁質地堅硬,不會那麼脆弱啦!稜線上會經過巨岩石洞,奇形怪狀的盤根交錯的古樹根,透過樹林縫隙偶可東眺望台東海岸線,西則遠觀台東縱谷,這是一條既神秘原始又美麗的登山步道,值得遠道攀登朝聖。
都蘭地名由來
都蘭譯名又為 Adulan
據口述記載及文史考證,3500年前,繩紋紅陶時期已有阿美族在當時稱為基卡拉山(Gegalasan)的都蘭生活。後期改稱阿度蘭(Edoulan),意為石頭堆積或地震頻繁之意。此地又被認為是阿美族的發源地[1]。
日治時期以後,官方稱為「都鑾」。1937年花、東兩廳實施街庄制,再改名「都蘭」,屬都蘭庄。
都蘭山簡介
1.都蘭山位於台灣台東縣東河鄉,為卑南族人心目中的聖山,同時也是目前台灣正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一。都蘭山又名「台東富士山」,因山形似富士山,日治時期日人稱之為「台東富士」而來。
2.都蘭山目前居住為阿美族人的都蘭部落,同時許多台東的阿美族部落也視都蘭山為聖山,在當地縣政府與社區居民的推動下,都蘭山也發展著文化觀光產業,希望藉由傳統文化與山海美景來吸引更多遊客。
地理位置:
台東縣東河鄉台11省道約151.5K處(從台北過來)右轉進入,入口都蘭山大石標誌有點內縮,車速太快很容易錯過
行車路線:
1.我們今天是從台東市過來,走省道台11線,過150.5K之後,抬頭見左上方有[卑南鄉]綠色大牌子,續行過一座不顯眼的兩條橫長圓鐵管築成的[入船橋],再續行約0.25K就看到左側都蘭山登山口。
2.從花蓮過來的方向,沿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過了[見返橋],橋邊有一個小小公園休憩區,左側出現椰林、海灘,進入149K新蘭彎,過新蘭漁港,再過很不起眼的小小水泥[幸橋]之後,會看到右邊小小里程碑149.5K(里程碑上方有個[光秀農產品]大招牌),這時就要放慢速度開始注意了,前方沒多遠就是都蘭山的叉路口,如果車速過快,很容易飆過頭,因為路標、大石頭都是在斜坡裡面,角度關係,車行經叉路口往右看才會看到都蘭山標誌,從花蓮過來的方向,遠遠的只會先看到圓頭長方形綠底大招牌[都蘭山益豐休憩農場]指標在路口。
3.注意進入產業道路之後上了斜坡隨即出現雙叉路,右路又直又寬,很容易被誤導往右路而去,那是錯誤的,右路是往益豐休憩農場,都蘭山要取左,但是路口的木柱指標老舊,字跡都已剝落,坐在車裡實在看不清楚,我下車查看,沒看到都蘭山標示,左路指標卻只有都蘭崗,所以取左後看到那種路面又不確定是否走錯?一路膽戰心驚~~
4.GOOGLE MAP 顯示的叉路口是台東縣東河鄉[郡界],導航可以試此地名或是益豐農場,在雙叉路路口選左叉都蘭崗即可。
我們從台東市出發,沿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往北上
上圖進來後隨即看到雙叉路要取左往[都蘭崗]
左路近拍,沒有都蘭山步道指標
再近拍,都蘭崗,然後白箭頭朝著右後方有個2公里P ,實在看不懂,就取左行往都蘭崗。
到[私房景點]了,我們下來問路,但今天這一戶人家對沒有入內消費的過路客態度不是很友善(我的態度是很謙恭客氣的喔)。http://blog.xuite.net/go7838/uhj/146640412
過私房景點左後方山路松柏夾道,路面變窄,別懷疑,續直行。
之後山路或陡上或狹窄難會車,幸好過了私房景點之後沒什麼農家。
產業道路盡頭登山口
看來是繞過大石壁再右轉登頂,不然這方向有一點像是要繞回去的感覺。
回程的叉路,去回都取直行就是,但來時就直直行覺得很順,回程途見叉路還愣了一下,以為是前方山腰間的彎路,這叉路口真應該立個牌子才對。
又一個叉路,這兒就有指標啦!
下山回望路口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