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地點:擎天崗山主峰
聽瘋狂魔鬼阿忠(陽明山達人)說,擎天崗山主峰藍天隊已經清理過,可以去摸基石啦!心想自從看過蕭郎旅記可以從擎天崗山的山脈縱走七股山,便對那一帶產生濃厚的興趣,多年前至[日人路]秋天賞芒曾經從土地公後方明顯山路小探過一次未果,因為幾步路之後芒草超密集到走不過去,就放棄了。
然而這次再探,土地公後方依然走不過去,看似有路,這次我鼓足勇氣,撥開芒草往高處稜線穿越過去,卻只見鐵絲網攔起,原來這些爛泥路都是大牛們走出來的,所以處處是路,處處碰壁,最後還是乖乖走回山腰看來芒草較不密集,路跡較明顯處去銜接涼亭左後方有綁布條的路銜接,那路應該就是阿中所說的藍天隊新砍過的芒草路吧?可這路一開始砍得不是很徹底,路條也可能被牛隻吃掉了,所以在到處都是同樣狀況到處都是路的狀況之下,就要憑個人本事去分析判斷哪條路才是通的?就是鎖定往遊客中心上方的山頭儘量找稜線直線走就對了。
一直到快到碉堡之前路跡才開始明朗。過碉堡之後再往上幾步就到擎天崗山了,這就是唯一可以判斷的地標[廢棄碉堡]出發前有請教阿忠基石在哪裡?阿忠起先說在遊客中心後方,後來又說在碉堡附近,於是就鎖定 這兩個目標來搜尋,後來發現廢碉堡有兩個,最接近基石那個是從涼亭這邊上去才看的到,而且碉堡頭上已經長滿芒草龐克頭,又黑忽忽的, 真的掩蔽得很好,如果不是存有[碉堡]印象,一路放慢速度仔細尋找,也有可能就錯過了,因為叉路真的很多,不過也因為找路辛苦,找到後就好像玩了一場尋寶遊戲一樣,很刺激很好玩。
車子停在遊客中心下方轉彎處空地,這裡免收費,而我的車已老舊,不擔心。銀車後方左側叉,就是進入菁山吊橋前的捷徑。
關於停車場交通資訊請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網站]
PM1:50 進入小徑前從後方看我的戰馬及來路
PM1:54 其實小徑走到這兒快步走只要1分鐘,我是邊走邊調相機自動接圖功能,所以花了3分鐘。前方右轉就看到菁山吊橋。
PM1:54 轉過來就看到吊橋,落羽松的樹形就是飄逸、整齊乾淨,如果要推樹形之美個人首推這尖錐形的落羽松,其次是小葉欖仁,再者就是阿勃勒~~因為會開很像金步搖的黃金花。
PM1:56 過吊橋後左轉戰備道,直行上坡一小段會接上馬路,之後要踢約半小時以上1.2K的馬路到達擎天崗停車場、大草原,我認為太痛苦,受不了汽機車呼嘯而過的噪音和驚嚇,所以選擇較遠蜿蜒曲折的右路,山區小徑1.6K。
上圖指標近照直行[中湖道路0.1K]是指山徑之後的馬路,也就是擎天崗1號涼亭的出入口。
右轉之後的山徑清幽寧靜,但這段路因有水氣長年潮濕陰暗,所以起霧或陰雨天石階會很濕滑, 行走要小心,最好的防滑鞋是雨鞋。
血桐葉片近照,幼年葉片背面會有絨毛,觸感柔軟舒服,台北市山岳協會響導宋大媽去年在基隆砲台為我們做植物解說時就說這植物可以治療憂鬱症~眾人不解,但有修過特教學分的我便知道原委,因為柔軟的觸覺可以安撫慰藉焦躁的心情,宋大媽則說摸起來很舒服很快樂不就不憂鬱了嗎?道理是一樣的。
PM2:00 左邊出現叉路,是截彎取直和右路相通之泥路,一小段而已,路況不錯。
和上圖同之泥路路況,看來有不少人行走,軟泥路比硬梆梆水泥石階舒服多了。
PM2:03 經過我最喜歡的[柳杉林]~是吧?是柳杉沒錯吧?
但柳杉應該都是直挺挺的,這裡的柳杉卻是彎曲的,可見這兒的風勢強勁,這還是山谷耶!不禁想起杏林山那一帶的杉林,彎的都幾乎貼地,令人無限佩服那強韌的生命力。
PM2:09 經過6號碉堡[雞心崙觀景台],往[雞心崙]就在過碉堡後右側芒草路。在這裡稍休息喘息一下喝水做記錄。
照一下入口的樣子,和去年的雞心崙入口對照,那時運氣好,剛除過草,路面整個寬敞清晰。所以這座小山崙大家有事沒事就來探查走一走,把路給走出來,別讓它給荒廢了。
原來水可以凝結成珠?而不是攤成一攤水,這原理就是[表面張力]?
晶瑩剔透的[晶鑽]令人目不轉睛卻又不敢伸手觸摸,因為它是脆弱的禁不起你的愛呀!輕觸就會化成泡沫消失無蹤。
正好這段路有點氣喘吁吁,就停下腳步休息,用相機把玩這些虛幻的Diamond,想像自己短暫擁有鑽石的虛榮。
張牙舞爪很像千年老樹精,沒有倒下反而淬煉成優美的線條,令人尊敬,每次走過,總要輕輕拍拍它,和它心靈對話:[要好好活著。]
PM2:55 叉路,右路是涓絲瀑布過來之路,取左往上十幾步即可進入草原。這樣邊走邊玩走到這裡竟然要二個小時?
同上圖,取右往擎天崗大草原取左往遊客中心,但左路也是在草原附近啦!
上圖指標近照,取左路擎天崗遊客服務站,這個拍攝角度像是右路。
往擎天崗遊客服務站之路。海拔752,而擎天崗山高度799,所以等一下只要爬升47公尺就登頂了,就等同爬15層樓的高度,算是輕鬆的了。
PM3:12 路邊有一顆老[古董]水準點,看字形,花崗岩方方大大的頭,四個邊角都磨圓,有突出的底座,這很像是日據時代總督府時期設立的,大家要好好愛惜它。
直刻國字小寫數字這是早期設立的基石特點之一。但奇怪的是它的方位市面西刻類別,東向刻數字,依其造型石材數字直刻法應該是[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 (1903年) 完成基本土地測量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 (1903年) 完成基本土地測量]的產物,但文獻並無[水準點]這個基石的資料。
PM3:19 在基石那兒又玩未耽擱了一陣子時間,悠哉的往嶺頭喦土地公前進,此時濃霧四起,彷彿要下雨的樣子,天空已飄下非常細微的鵝毛雨絲。
這裡海拔760,所以其實登頂(擎天崗山799H以800H較好計算)只要再20公尺約爬6樓高度即可,太輕鬆了。
接近嶺頭嵒土地公旁涼亭有導遊在解說,此時正要離開,本想旁聽說...
不過人潮散去左側綠網欄杆才出現,上方綁有布條,心想這就是藍天隊[整理]出來的主要山路吧?
下圖是上圖涼亭左後方近照
先在涼亭整裝,純棉白手套防蚊、吸水透氣,塑膠手套防水防螞蝗吸,套兩層就安全無虞。
這是我為了爬山特地買的[戰服],把帽裡隱藏的防蚊面紗放下來,全副武裝準備[殺]進芒草,潮濕叢林必有小黑蚊。
PM3:38 真是天堂有路我不走...我還是很好奇土地公後面那條明顯山路到底通不通稜線,上次因為毫無裝備不敢亂闖,今天全副武裝就想探個究竟,於是朝右側土地公廟走過去。
PM3:38 大樹下的是舊廟,造型十分古樸,新廟華麗俗氣在舊廟前方。
就土地公廟有名字喔~嶺頭喦(ㄧㄢˊ同岩)土地公廟,古文橫批都是由右至左讀文。
PM3:39 裡面已無神像,內部就是先民很簡單的土塊堆砌法或是就地取材鑿喦而成。
大樹後方似有一條橫向之路,我先往上探到稜線被鐵絲網阻隔,左方稜線芒草看似完全掩蔽但卻又隱約有牛路必須撥開濃密芒草才能前進,這太累了,便退回山腰線,去銜接藍天隊涼亭後方新開的路。
這不是藍天隊的布條,是宗教信徒綁的,但底下似乎有路,便從這裡橫切過去,不想走回涼亭鐵絲網那兒從新起登。
看的到路嗎?在右下角
PM3:47 這棵樹就是綠網欄柵上來之樹所以銜接上藍天隊開的路了。
PM3:52 路跡越來越明顯,心寬不少,但牛路叉路不少,要不斷抬頭看著前方山頭修正方向,尋找正確之路。
叉路,取右,因為右邊有布條(左邊就是後來在主峰前鬼打牆繞一圈出來的叉路)。
PM3:58 這是一座隱藏的很好的碉堡,基石就位於碉堡之上,但是從碉堡左側繞過去,不是從這上面爬上去。
PM3:59 抵達擎天崗山,看到基石了,此地海拔799公尺,有一顆北市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4的基石,正正方方的造型,新明細體的字形,沒錯!是民國68年設立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山頭附近很多都是民68年設置的基石。
擎天崗山主峰山頂展望極佳,沒想到這附近大大小小小的山都爬遍了,竟然到現在才知道有這座山頭有路可以[摸]上來,覺得很興奮,而那段多摸索的路也不覺冤枉,只是想體驗在芒草中[找路]的感覺,沒刀,真的寸步難行。
不錯的展望,可惜此時開始雷聲轟隆,並下起豆大的雨點,已無心欣賞,此地空曠,趕緊下山要緊。前方最高的山頭應該就是磺嘴山吧?
PM4:09 主峰看下去的山谷應該就是百二崁下去之路,地圖上標示的地名則是大油坑山山域及磺溪溫泉。
PM4:09 往風櫃嘴方向的環形步道大草原,東峰應該是左側後面較高那座山頭。
PM4:14 下山,本想往鐵網柵欄那個方向下切,但一開始很清楚的路走幾步之後,變得難行,於是有點鬼打牆繞了一圈回到主峰,再修正方向找到有綁布條之路再沿布條下切。
PM4:14 有清楚新砍過的芒草徑(據說是4/4藍天隊來清理的),但才20幾天的路面,感覺好像又快要被芒草淹沒了,所以住在附近的山友們要多多來此運動,如果可以,大家也幫忙整理出從東峰~主峰~七股山的連脈山稜,這樣就可以連稜縱走,可以走遠一點過癮些,且不必去踢那硬梆梆的石階啦!
PM4:15 有些路段清得不夠徹底已開始荒蕪啦!此時雨下大了,收起相機不再拍照,反正都是芒草往下切就是。
PM4:18 經過廢棄碉堡回拍,這裡必須記錄一下給山友們參考,於是不厭其煩的撐開雨傘掏出相機,下到較和緩可立足處回拍下來的地方。
PM4:20 飛快下山,離開上圖碉堡2分鐘就下到遊客中心左後方山腰的水塔。看到水塔左轉(直行似乎有路通往雍來礦場/七股山方向)。
PM4:21 左轉後的山路~我的媽呀,最怕這種雜草掩徑又草長近小腿肚的山徑,快不得怕底下有蛇,但慢行又會被螞蝗吸附(這種路螞蝗最多),只好用仗打草地,施展輕功,眼明腳快見地面無蛇便以足尖點地,杖頭借力跳躍飛行過去
PM4:21 只花了數十秒[飛越恐怖窩],抵達[擎天崗]停車場/[遊客中心]候車亭。
小巴正好進來,一身濕,不想擠進去遭人[側目],於是棄車步行,在此整裝、喝水、上廁所。
離擎天崗停車場約300公尺處左側有下坡步道可通往雞心崙觀景台,及柱子上寫的地點:涓絲瀑布叉路、冷水坑遊客中心。
PM4:37 這步道現已水流成河,剛才在土地公嶺後面踩了一腳厚重的爛泥,現在正好興高采烈的踩水玩,順便洗去爛泥,此時很想念阿里磅瀑布下山後粉絲山友帶的牙刷。
PS:這路因為很熟,知道里程碑那後面地面是有一橫向山溝,現在看已成水路的照片,赫然想到,不明路況的山友很可能會誤以為是平路而一腳踩進去那是會扭傷腳踝的,特此呼籲山友們豪雨中水流匯集處看不見路面的窪地要先試探深度再走。
PM4:48 約10分鐘後,回到6號碉堡雞心崙叉路,過觀景台右下柳杉林黑森林往菁山吊橋
在觀景台休息時發現傘面被飄落的楓葉妝點了天然的美麗圖案。
PM4:59 過菁山吊橋,美麗的落羽松在風雨中飄搖,冷水坑方向左邊小路左轉,。
PM5:00 左轉回到小路,雨勢更大了,風雨交加,天色也變得昏暗。
回到車上,雨勢這麼大,跑到冷水坑廁所換衣服回到車上還是一身濕,還要停車費,假日可是計時的。
爬山之前沒去停,現在只為了更換衣服去停車更不划算,於是把車內禦寒用的大毛巾、大毛毯撐開,用預先準備的衣夾夾在車門把手上變成一個現城的更衣間,把車窗車門由內鎖上,風雨中冷僻的產業道路傍晚時分沒有行人出來冒雨行走,於是我可以在車內自在更換溼答答的衣物,換好衣服就直接將車開走不必再下車,這就是陰雨天開車最大的好處之一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擎天崗山
擎天崗山南峰如果是在這張地圖我標註東碉堡附近,那依地理位置放大後是較偏東南的地方。
關於擎天崗山東峰的位置,陽明山達人阿忠有位粉絲peter留言詳細指出位置,特PO出與大家分享
[To 山客姊, 擎天崗東峰, 頂山、石梯嶺步道往风柜口方向 , 过金包里大路城門後步道約0.8k處 , 左側有两根圓木樁進入,離步道約16步,再右入約9步左側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基石; 再續入約19步另一顆基石陽明山農場基石北市49 , 另一方法:过金包里大路城門後步道約0.8k處 , 左側有两根圓木樁 , 以圓木樁為基準, 沿步道前行約25步, 左轉進入牛路約15步左側北市49基石 , 附近有張廢棄的長木椅, 但去年約7月份來時, 北市49被芒草包圍找不到?, 牛路也長滿芒草?]
過金包里城門後方的山頭應該就是擎天崗東峰見下圖
依peter描述推測應該就在上圖照片附近,這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路線我以走過N遍,卻渾然不知東峰基石就在路邊呢,感謝山友告知。
這位熱心粉絲還提供地圖與大家分享,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請點閱地圖網址PETER 的地圖
參考資料http://ballenf.pixnet.net/blog/post/40956163-2014-0405-%E5%8F%B0%E5%8C%97%E5%B8%82%E5%A3%AB%E6%9E%97%E5%8D%80-%E4%B8%83%E8%82%A1%E5%B1%B1%E6%9D%B1%E5%8D%97%E7%A8%9C%E7%B8%B1%E8%B5%B0%E6%93%8E%E5%A4%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