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夏天到了,低海拔山區變的潮濕悶熱,也正是蚊蟲蛇蜂群起出動的時候,如何防範呢?

蛇:

  其實是最不可怕的,只要別誤踩到牠,是不會攻擊人類的。

所以經過草叢時,要放慢速度,先打草驚蛇再走,可愛的蛇是會乖乖讓路的。

裝備:高筒雨鞋可以防範被咬。

注意事項:

別以為只有草叢多才有蛇,有兩個地方會讓我們失去戒心而失去防範,簡單的說是視角的死角,例如石階之間的邊緣,由上往下走時完全看不到,除非妳的聲音驚動牠,我就在七星山苗圃主步道遇見過,這條路人來人往的,很熱鬧,完全不會讓人想到蛇會在階縫遊走,幸好我下階梯都是半跑半走劈哩拍拉的聲音把他嚇跑了才沒踩到。

還有就是樹根後面,仰角是看不到的,要走近了才會看到,有一次在燕溪古道http://blog.xuite.net/go7838/uhj/61330246就遇到一尾[毒蛇]眼鏡蛇,那是稍微上坡,且路面寬闊的地方,周圍盡是雜林和灌木叢,我有往旁邊的草叢看,但就是沒有意料到樹根後面會有蛇大王在那歇息,一腳跨過去頓時聽到哈哈煞煞有若風管或水管的聲音,當下我還從左側山坡看去以為什麼?後來發現是在腳旁的聲音,定睛一看:我的媽呀,竟然是一尾鼓著腮幫子的大蛇,爬山多年第一次遇見這傳說中的毒蛇~眼鏡蛇(台語翻做飯匙倩,其實應該是飯匙槍,讀音ㄅㄥ˙ ㄒㄧ ㄑㄧㄥ˙)我驚嚇的心跳到胸口,這是會致命的毒蛇啊!我立即回頭往後跑,那蛇是背對著我(事後回想現場應該是很滑稽可笑的)一副茫然不知發生什麼事才嘶嘶鬼吼警戒的樣子,當我有動作後才意識到背後有大型動物,當我逃離現場到自認安全的地方才想到要拍牠時,只見牠以更快的速度竄入一旁的草叢不見蹤影了,那天我穿著很厚的及膝長筒雨靴,也因為觸感不敏銳,所以無法得知是否有踩到蛇尾?可牠就在我腳旁,幸好是背對著我,不然很可能被牠咬了,所以我才會那麼驚慌先跳開再說,當下為自己的幸運謝天謝地一番,所以從事野外活動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了解毒蛇毒性及預防方法:http://tw.myblog.yahoo.com/jw!fip1bt2bFBJdI6JoiNtsgVfM/article?mid=2420

六大毒蛇清晰的照片:http://blog.yam.com/ziming/article/12767296

蜂:

  最可怕的是蜜蜂,只要聞到香味就飛繞不去,這香味除了是女士的香水髮膠之外,水果食物飲料的甜香也會吸引他們,聞香而至的通常都是工蜂,不會攻擊,但在身邊飛來繞去嗡嗡如雷鳴,讓人無法分辨到底是不是會螫人?挺威脅的!

而巡邏蜂最是兇猛,就算妳不動不驅趕,有些傻蜂認為你侵入了牠的地盤就是死路一條非叮你不可,那就慘了。

台灣常見的蜂種最容易螫人的為蜜蜂及胡蜂(又叫虎頭蜂)。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皆會脫落而留在人的皮膚上,蜜蜂螫人後不久就會死亡。胡蜂因為螫針無倒鉤,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所以可以多次攻擊,胡蜂本身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

萬一被蜜蜂螫時,要減輕疼痛、避免發生中毒現象,可以在傷口部位,先把硬刺取出。如果傷口是在四肢,可以用繩子在傷口上方綁緊,防止毒液順著血流流到別處,然後再用手或其他器具,將毒液從傷口擠出,等流出部分血水後,鬆開繩子,用濃肥皂水或鹼水塗抹傷口,或是用氨水(阿摩尼亞)、小蘇打水清洗傷口也可以,讓酸性的毒液,被鹼性液體所中和,這樣傷口的症狀就能稍微減輕了。

如果隨身沒帶這些化學藥品據說用自己的尿液也可行,但http://epaper.tpf.gov.tw/eNews.aspx?ArticleID=3729卻持相反論調。

一旦被虎頭蜂、毒蝎或其他毒蟲螫傷,也可先用這種方法作緊急處理,然後再送醫治療,才是安全且正確的方法。

這篇文章有詳細的預防方法http://tw.myblog.yahoo.com/jw!0NSmx2KFERkEivttLQGkeA3u/article?mid=12

防蜂的裝備這篇有清楚的描述

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49715164

 


民間登山隊的實戰經驗引自登山補給站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175AA248804F83A80F1073108B307B241BDABA5FED4D449E

Re:防範野蜂的方式(藍天隊提供)
藍天隊 江啟祥回應: 我們並非專家,只是就多年來爬山遇到的狀況與大家分享: 一般郊外山上看到的有細腰黃蜂(長腳蜂、雞屎蜂)每年5~10月較常碰到,正逢築巢繁殖期,蜂巢長長一串形如玉米,此蜂只要不要觸碰到蜂巢,牠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只要一碰到牠,牠就會傾巢而出如同轟炸機一般,少則4、5隻,多則上百隻,毒性較小、但會紅腫又很痛!傷口可用氨水(阿摩尼亞)塗抹一次,再用肌樂噴劑噴一下,若很痛過一、二小時再噴一次,一般都會沒事… 若是體質過敏的人就一定要看醫生,打針吃藥抗過敏的針及消炎止痛的藥。 ◎氨水打開蓋子要小心,由於長時間放背包內,突然打開會噴出來,切忌靠近眼睛或嘴巴,而且不要重複多次塗抹,皮膚會燒傷,氨水可酸鹼中和,肌樂可消炎止痛,效果不錯的! 虎頭蜂一般常見有雞籠蜂、尾仔(黑尾黃蜂)、土蜂(大虎頭蜂)每年入秋9月~12月都會出現,尤其10、11月更兇!攻擊性強除非冬天寒流來襲才會漸漸減弱攻擊性,由於出沒不定,只有小心再小心! 即使一二隻巡邏蜂也要用『克蟑』伺候,牠就不敢靠近,克蟑氣味較濃且效果極佳!只是近來好像已下架買不到,真可惜!其他廠牌效果較差,只好買油性的殺蟲劑來替代… 萬一被虎頭蜂叮到也是先用氨水塗抹再噴肌樂,但回家務必要去看醫生,打針吃藥。尤其體質過敏的山友更要注意! 虎頭蜂的傷口外表皮膚會壞死,過一星期才會結痂掉下,會有個深洞傷口;約一個月才會癒合,甚毒! ◎克蟑使用方法: 一定要找到目標,順著風勢,不要反風向、會噴到自己且沒有功效,離1~2公尺先行噴幾下,等蜂有動靜後再趨前多噴幾下,蜂自然會死掉或分散開,絕對不要看到蜂巢就近距離噴它,太接近觸動蜂巢牠會馬上攻擊你,會躲避不及! 蜂叮人會散發費洛蒙,只要一噴克蟑牠就會昏頭轉向,不敢靠近、絕對有效。而且會沖散費洛蒙的氣味,蜂才不會連續叮人。 僅供參考,切記安全最重要!

蚊子:

  幾乎很難逃過牠們的攻擊,幸好蚊子只會帶來腫痛癢,不致於死,所以穿著淺色長袖衣長褲會有一點效果,切忌穿著黑色衣物,一旦出汗蚊子便會群來圍攻。

登山社也有賣防蚊防蜂的帽子或單獨紗罩。


中暑:

  最容易被忽略所以也是最可怕的致命傷,一般身體狀況良好的運動者都會過於自信而不認為自己會中暑而毫無防備,如果不是自己在風櫃口http://blog.xuite.net/go7838/uhj/49842196有了生平第一次的中暑經驗,還無法體會[中暑]是會導致休克失去意識的可怕現象,而中暑之前的徵兆是不明顯的,就和一般覺得又悶又熱的感覺一樣但之後不再出汗而是轉為冒冷汗,那天我沒帶運動飲料而是自己泡的酸梅汁,可能電解質補充的不夠吧?當我出現頭痛暈眩時,我幾乎招架不住,眼看著眼前所有的景物逐漸發黑陰暗,金星亂閃,當下的驚懼讓我以為即將失去 生命,電光火石的想法是非假日都沒碰到過往的行人(後來遇到一群人因為雷雨他們也是就地休息不再前進,所以後來才在黑森林之前的小樹林交會),如果我在這裡昏倒失去意識怎麼辦?幸好學過急救的我略懂休克的處理方法,趕緊深呼吸~~記得一定要先緩緩深呼吸不要急著就地坐下會更暈眩,等呼吸調勻,再緩緩坐下,把身上的濕衣服脫掉,我因為外罩長袖棉襯衫防曬防蚊、雨鞋及護腰,這都是悶不透氣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排汗不順的主因,當我脫掉這些累贅之後,頓時舒暢些了,再趕緊緩慢的喝酸梅水補充鹽分,休息的地方狹窄高低不平,當時直覺如果是在大草原可以平躺一定舒服多了,後來查詢休克時注意事項果然是如此。


而最近在宜蘭老家除草時又發生一次,是在傍晚而且草地寬闊通風良好並不覺得熱呀!也沒流什麼汗啊!只是一直蹲著覺得有點累便猛然站起,突然就天旋地轉,眼前發黑,一直黑下去,在風櫃口發生的狀況又重演,趕緊深呼吸按壓胸口,等到穩定一點(不再一直黑下去,但還是有一點暈眩)便趕緊脫掉汗濕的衣褲雨鞋入屋靜躺再喝運動飲料,這才發現其實不自覺的也流很多汗了,而我喝的是冰豆漿沒有補充鹽分電解質也是主因吧?後來聽說電解質要在大量出汗之後就要補充,如果中暑了再喝就來不及了,問題是山風徐吹之下可能不會覺得那麼熱才會中暑吧?提供個人經驗給大家參考,夏天爬山,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願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返家。

 

中暑的預防與處理…(作者: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

中暑是在酷熱的暑季容易發生的疾病,特別是在散熱不良的情況,運動員、小孩和老人都是容易發生的對象,特別是老人。

‧出汗是最有效的散熱方法
人的身體必須維持在衡定狀況,體溫也是一樣。新陳代謝產生的熱例如運動必須散掉,體溫才不會上升。身體的熱,經由傳導:與冷的物體接觸→對流:冷空氣經過皮膚→放射:熱直接釋放到環境→和蒸發:經由出汗來排掉。而出汗是最有效的散熱方法。但遇到熱而潮失溼的天氣,身體要把熱排掉就變得不容易,特別是服用了會使血管收縮,或減少心跳的藥物。

中暑剛發生時叫作熱衰竭,會出現惡心、疲倦、頭暈、頭痛,同時有輕微的體溫上升,這時體內的水和鈉會喪失。因此,如果只是一直喝白開水,血中的鈉會降低,反而造成上述的症狀。這也是在當兵做野外訓練時,水中要加鹽片的原因。

‧嚴重中暑會有性命之憂
熱衰竭更嚴重時則變成中暑,包括體溫明顯的升高,和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問題。中暑是急症,有生命危險,這時除體溫超過40℃外,會出現心跳及呼吸急速的症狀。此外,皮膚反而是乾燥的,而且有如激動、步履不穩、意識不清,嚴重時有痙攣和昏迷等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此外,還可能引起如流鼻血或肺水腫的情形。

‧中暑了該怎麼辦?
在酷熱的夏季要防止中暑的發生,除了在熱浪來襲時減少戶外運動,也要注意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工作。此外若出現惡心、疲倦、頭昏等症狀時,要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的環境,並給予補充適當的水分,當然也要添加點鹽,通常在20至30分鐘內,症狀會改善。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是病人有步履不穩、意識不清,或痙攣的情形,則要積極的處理,因為這時已到了中暑的階段。除了繼續初步處理外,還要將病人送到醫院,這時可用15℃的水噴灑在病人身上,同時用電扇吹,也可用胃管灌冰水。此外要觀察電解質的變化、肝功能,是否有肌肉溶解、凝血異常、心律不整的現象,而積極加以處理。
預防勝於治療,中暑也是一樣。在即將進入盛夏時,對於中暑的預防,不可不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