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00 從二子坪停車場出發,走了一小段路後,突然想到應該回拍停車場, 不料卻拍到剛才停在路邊一直在整理鞋子的時尚男女,用了一大堆衛生紙擦掉鞋上的髒汙,然後將一大坨衛生紙丟在路邊,製造一堆髒亂後揚長而去。我忽然想到以前在公路局駕訓班學開車時教練的一番話一直縈繞我的心頭,他指導我們開車不能猛停猛煞,遠遠看到紅燈時,就可鬆掉油門,讓汽車慢慢滑行到紅燈前再輕踩剎車,這樣車子完全不會感受到震動,是最優雅的紳士淑女開車法,【要記住,你們不是開計程車,要有優雅的氣質和風度!】雖然他指的是開車技巧的氣質風度,但今天看到這開著BMW豪華轎車的紳士淑女其舉止却比鄉巴佬還不如,令人感慨之餘,覺得有義務PO文出來提醒大家應該記得把垃圾帶走或者就地掩埋(可以溶解於土的有機垃圾),不要在觀光地區或人來人往之地圖自己方便,而破壞當地的環境美觀。
回身往登山口方向續行
步行的好處就是可以好好的用眼睛欣賞美景,像今天一片雲飛過,一陣清煙漫天漫地自枝頭樹梢迴旋飄灑下來,飄飄的仙氣若有似無的輕輕攬住你戲耍一番後,又突然化做透明無形倏忽消散無蹤,轉變之迅速,讓你有若仙夢一場。
菜公坑登山口從二子坪過來就在馬路右側轉彎的地方
正面看登山口
從入口走到古道叉路只有幾步路而已。
登山口近照,那里程碑應該放置在左側叉路口,才不致誤導要走菜公坑山親山步道的遊客走入古道,幸好沒有鋪設石階的古道看來荒涼又陡下,才不致讓人走錯。右側似有路可通,但只有一小段,後段荒廢,依其方向,是通往二子坪東側的停車場(靠近小觀音山西峰山谷這邊),可能是尚未成立國家公園之前,溪瀑稜線上農家的通路,公路、停車場開發之後,此路就荒廢了。
開始近乎直線的陡下,看著似無止境的山谷斜坡,煙霧迷漫,森林幽黑潮濕,我舉起腳又縮回腳,腦和腳又開始大作戰,一個說要,一個說不要,到底要不要走下去?
最後當然是【腦】發號施令要【腳】繼續走下去,【腳】不敢不聽指揮,只好痛苦的故意左腳絆右腳,一步一打滑的想要讓【腦】改變主意,後來發現這種走法只會讓自己更痛苦,兩腳只好與兩手合作配合抓扶山路邊的樹幹,認認真真的走,這時【腦】透過觀察,發現【腳】很聰明,在打滑的地方,不必【腦】指揮,腳自己就有反射動作,透過鞋底還能凹起腳趾頭踩踏地面抓取地底的重心,果然人類沒有忘記這項動物本能。
過界碑後再陡下一小段,山路就會轉為較平緩,呈之字形下山。
山路漸趨緩和,不再一直線往斜坡山谷猛衝,但仍是不斷陡下,可聽到山谷傳來淙淙水聲。現在山路是轉往左側斜向東北三芝方向而去。
此段山路開始有密集的楓林。
遠遠看見這被分裂為二的巨石,巨石的小圓洞有可能是滴水石穿吧?可見這巨石的歲月悠久,下方被樹根穿透而分裂的小石塊卻未崩落,原因是被上方的樹幹緊緊卡住,形成樹抱石的奇觀,可見樹木會破壞土石亦可保護土石。
這巨石歪著頭看,像不像一隻欲浮游出水面,張著櫻桃小口呼吸新鮮空氣的豚魚?我替牠取個名字:【魚眼石】。
山路從巨石下方通過,走到巨石下方仰頭上望,又是另一種景象。
這段北向的山腰路較長,走約半小時山路又轉成東南向(往菜公坑瀑布方向),此時水聲更明顯,聽得出來是前方,很疑惑為什麼山路不直直衝到谷底,速度會更快,而要這麼迂迴轉折?如果是怕回程爬坡累死,可以分成上下兩條路呀!可能是古人都要挑擔行走,直直下衝,擔子裡的貨物都會甩下山谷去吧?
3分鐘後又轉成往北,三芝方向。
北向4分鐘後,又轉成略陡下的連續小S形或是注音符號的ㄣ形,這段山坡很像墾殖過,林木較稀疏,有空地,有很多楓樹。穿過這片樹林就可下到山腰ㄒ型叉路(水管路)。
ㄒ型叉路(水管路),今日本想探菜公坑古道東線(往三板橋、蘇厝之路),這路我還沒走過,雖很好奇,但不知其里程多遠,時間多長,原路回來大概還是無法走透透,又上次的菜公坑古道續走小觀音山那次,菜公坑瀑布無水,所以想想還是去探瀑布,時間較好拿捏,因為今日沒有準備手電筒,冬日晝短,加上沿路寂靜無人,陰暗的森林變得有點恐怖,總感覺陰森森的,心裡覺得毛毛的,就別逞強自己嚇自己,還是早點回程較妥當,當下打定主意,向右循水管往菜公坑瀑布而去。
ㄒ字形叉路口看菜公坑古道東線路況。
另一邊樹幹上的標示,也是標示古道,但地點和對面標的不同,不知道是中間另有分期或是到底分岔?藍天隊的地圖可以去登山補給站查詢。
往菜公坑瀑布,此時水管在右側,溪澗在左下山谷,水聲轟隆轟隆不絕於耳,宛如萬馬奔騰。山路起初平緩寬敞,漸漸狹窄,小有陡上。
如圖:峰迴路轉,跨過水管續往上,再沿山路左行。
近照
原來巨大的水聲是因為水管急勁充沛的水注衝擊山壁而造成的。行路到此會以為無路,仔細看,水塔旁貼近山壁處有狹窄山路往上行。
過水塔再續行2分鐘後,到底無路,須越過溪澗到對岸,我低頭疾行,沒看到盡頭之前左方有路下溪澗,直覺以為到底再越溪,探頭下一望,倒抽了一口冷氣,山谷落差頗大,順著水管岩石間縫隙似乎有路,但是到底也事須爬上約2公尺高的岩石,我這短腿肯定是無法爬上去,幾次想冒險一試,但看到那湍急的水流和濕滑的岩石,想想還是不要冒險,回頭打算放棄時,卻瞥見水管上綁著布條,再定睛細瞧,原來正確之路在此。
拉近看,水瀑下面就是落差很大的水潭,角度關係沒有辦法全部入鏡。
這是今年8月的同一個地點,原來水瀑下面的2塊石頭不見了, 颱風的威力真大,由此可見山裡的道路會隨著季節天災而移位改變,所以行走這種荒涼冷門的山路,真的要有裝備才行。
↓98.8.02.乾涸的溪谷行走容易。
回到正確之路越溪行。
從另一角度(正面)看越溪之路,溪水淺淺流過,溪床平坦,很好走。
但是越過溪後往瀑布方向就巨石堆疊,且都佈滿清苔,得小心翼翼尋找踏點。
若循步條前進,最終不易下來。鑽過水管右行較好走,那布條可能是多年以前溪谷未變動之前所綁的吧?
燒炭古道就在瀑布前水管下叉路左側,8月份還沒有這條水管。
正面看燒炭古道路況,還好,沒有長草漫徑。
來到傳說中的瀑布,今日終於一睹水仙容顏,水量不夠充沛的涓涓細流宛若仙女玉頸上的白絲巾。
避開上方醜陋的水管,鏡頭下壓,碧綠的水潭清澈見底,但因拍攝技術及山谷的迷濛雨霧無法顯現清澄之美。
看著這一泓碧綠水潭,忽然有個衝動念頭,很想跳下去游泳,如果是夏天的話,但繼之一想,不行,這是上游水源頭,不知此舉是否會造成下游汙染?後來又看到潭裡也有水管探進來取水,這私自接管是否也會造成生態破壞?怎麼沒有專家學者站出來說話?
瀑布上方的水流是否都被這兩條醜怪的巨蟒給吸走了呢?
回看山谷,清麗幽靜中又帶著粗曠原始的山谷被這兩條蜿蜒奔騰的巨怪盤據後,被毀了容顏。看到這場景內心百感交集,有一種無力感,北台灣最美麗的景點都被劃為保護區,無法親近,但這些三不管地帶的珍稀寶地卻放任民間隨意掠奪豪取。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不知道有誰可以站出來保護美麗的山林溪谷?
山霧越來越濃,靜寂的山谷空蕩無人,四下愈顯陰暗,我知道,山神在下逐客令了,水仙拉起層層面紗,人類應該返回人間,此刻,山裡的精靈即將出現...在幽谷裡將有一場精靈們的歡樂饗宴,我應該起程了。
回到ㄒ形叉路,從瀑布到此約只5~10分鐘。
回程才發現這S形山坡空地有駁崁,印證了我先前的推測。
經過楓樹林,滿地落葉鋪陳山徑。
回到國家公園界碑之前的森林
大綠目天蠶蛾 一路氣喘吁吁的陡上,陰濕的天氣讓地面既濕且滑,一手抱住一株樹幹,雙腳一上一下另一手將長傘拄在地上當柺杖支撐身體重量,一免身體下滑,略事喘息的當下,忽覺草葉之間似有【東西】在瞪我,轉頭定睛一瞧,被這詭譎又可愛的畫面逗得啞然失笑,我撥開樹葉仔細端詳這似蛾似蝶的巨型怪物,只見牠有一個超肥胖的身體,掛在葉幹上一動也不動,不知道是否在下蛋?那我就不好吵牠了,此時電池已完全無電,不然還可多拍幾張這難得一見的巨蛾(返家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這已是數量稀少的天蠶蛾),牠大張翅膀雙翅的寬度約有20公分長,從來沒看過這麼巨大的蛾,覺得好稀奇。
之後就是通往界碑的陡上坡,過界碑後再直直陡上,下午4:15回到菜公坑登山口
來回時間相當,不含休息,全程單趟約需一小時(慢速)又10~15分。
燒炭古道與菜公坑古道O型路線(含路線圖)-尋訪陽明後山秘花園古道探幽之旅 ~~登山補給站brownlee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