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妃廟  地理位置位於健康路一段、五妃街、慶中街、南門路之間。附近有多家餐廳,夏日冷飲則大門正對面有家懷舊小棧 的豆腐冰超好吃,附近慶中街郭家綠豆湯(總店)也非常有名只是我還沒吃過。附近可順遊的觀光景點有水交社工藝聚落(昔日眷村)與台南運動場(兩處互通可順遊)建議先至五妃廟參觀後吃豆花或用餐之後可去這兩處散步消化。再遠些有忠烈祠台南大學台南女中 、都是步行可到。

五妃廟的廟區並非寧靖王府邸,昔日其居住處為現今台南中西區的天后宮 詳見最下方的註解。

【地址】台南市五妃街201號
【簡介】
五妃廟,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建築,民國六十六年修建。單開問的正殿內,供奉著五妃神像,神像後的背牆上,鑲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殿用硬山式的燕尾翹脊屋頂。
【歷史沿革】
位於舊名桂子山(也叫魁斗山)的五妃廟,是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的墓塋與墓廟,就大義從死壯烈犧牲的意義看,它的範圍包括了兩位侍宦殉死的埋骨處:義靈君祠。    寧晴王朱術桂,字天球,別號一元子,是明太祖的九世孫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後裔,授輔國將軍;福王時,晉鎮國將軍;唐王為帝,改封寧靖王。明萬曆四十五年丁巳(西元一六一七年)生,永曆三十七年癸亥(西元一六八三年)卒,享年六十七歲。清軍入關,明室南移,寧靖王與鄭鴻陸迫居金門、廈門,會師鄭成功。永曆十八年甲辰(西元一八六四年)鄭經奉迎寧靖王渡臺,在西定坊構築新居,稱為一元子園亭(即今大天后宮)。因為臺灣初闢,土壤肥沃,便在萬年縣竹滬莊(含高雄縣路竹鄉)一帶,墾拓田園達數十甲。 永曆三十七年癸亥,靖海候施琅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唇,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自求生計。    自元配羅氏死後,便隨侍在側的五妃,聽後都表達了全節從死的決心,於是從容自縊。寧靖王在料理後事,辭別故舊及鄭克塽之後,由投環而死。侍宦也跟著從死在側。    五妃墓原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清乾隆十一年丙寅(西元一七四八年)巡臺滿御史六十七及漢御史范咸,命海防同知方邦基修墳,並在墓前建廟祭祀,所以後人多稱「五妃廟」。又在南門外立「五妃墓道」碑,「弔五妃墓」詩及跋,這座石碑現在仍保存在大南門碑林中。明末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和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處 。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清大軍破澎湖,鄭克塽投降,寧靖王決心殉國,其五位姬妾深明大義寧願全節,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寧靖王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今五妃廟址)。自寧靖王與五妃先後殉節後,台人即在墓前建廟祭拜。清乾隆年間,因廟宇荒頹,隨即整修,並立碑曰「寧靖王從死五妃墓」。清乾隆十六年重修,時稱五妃墓,清光緒再修,亦稱「五妃娘廟」。日治時,亦曾整修,當時台南州知事手撰「五妃之碑」。最近一次於民國八十六年修復落成,現為一級古蹟。

【特色】
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安彩繪門神的門扇四樘,做為廟的總出入口。門的左右,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離廟不遠處,是單開間的義靈君祠,祠雖渺小,含意深遠。廟的背面,墳塋隆起,四周老樹垂蔭,芳草碧綠,引人憑弔。

 

 


緣起
98.9.14.我們在台南拜訪老公親戚大姊家(近健康路台南體育場)今日另一半9點多去台南銀行辦事,約好10點半在他大姊(曾是百年名校台南女中學生之後是女中老師)家會合再去高雄中山大學幫兒子辦理休學,這一個小時如何打發呢?就近去五妃廟吧!雖然大姊力薦延平郡王祠,也是在附近,但是較遠且有去過,我是步行,這一個小時一定不夠我好好的逛一逛,所以只好棄熊掌取魚嚐嚐。


年過50,對五妃廟有一種特別的體認與領悟,對於五妃之死更加憐惜。

 

 

 





 

 

雖是假日,但五妃廟還是一如往常的遊客稀少,大概當地人基於迷信,對於這種【有應廟】,都是敬而遠之,唯恐卡到陰,沒事不會跑到這裡乘涼嬉玩,而現代人忙於工作,也無閒情雅緻來此吟詠憑弔,故五妃廟幸而能保有寧靜,五妃與隨侍得以在此安眠永息。

站在五妃廟東廂房小房內,環顧牆上懸掛的黑白歷史照片,不禁跌入時光隧道,令我好奇的是,這五位妃子究竟是心甘情願自縊,或是被寧靖王朱術桂賜死的呢?因為是妃先死,而不是王先死。

自古以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是封建制度下的毫無個人尊嚴地位的卑微女人呢?也難怪現代新女性不願再成為父系社會的犧牲獻祭品了。

不過看了維基百科對寧靖王的詮釋,覺得年輕的五妃若是心甘情願追隨正義忠心的君王共赴黃泉也不無可能,畢竟女子也是有情有義的,再者曾經嬌弱尊貴,淪為階下囚被敵軍蹂躪糟蹋,那也是生不如此啊!被尊為五烈,名垂千史,五妃真是中國史裡最富情義的最佳典範。

五妃廟】歷史典故(引自官方網站)

五妃廟位於舊名桂子山(也叫魁斗山),是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的墓塋與墓廟與兩位侍宦殉死的埋骨處(義靈君祠)。

五妃廟,坐西南朝東北,單進兩護龍式的建築,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安彩繪門神的門扇四樘,做為廟的總出入口。門的左右,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離廟不遠處,是單開間的義靈君祠,祠雖渺小,含意深遠。廟的背面,墳塋隆起,四周老樹垂蔭,芳草碧綠,引人憑弔。

創建明永曆37年(西元1683年),靖海候施娘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唇,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自求生計。自元配羅氏死後,便隨侍在側的五妃,聽後都表達了全節從死的決心,於是從容自縊。寧靖王在料理後事,辭別故舊及鄭克塽之後,由投環而死。在石侍宦也跟著從死在側。】




 














 

五妃廟位於舊名桂子山(也叫魁斗山),是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的墓塋與墓廟與兩位侍宦殉死的埋骨處(義靈君祠)。

五妃廟,坐西南朝東北,單進兩護龍式的建築,正殿前立四柱歇山馬背式屋頂的拜亭,安彩繪門神的門扇四樘,做為廟的總出入口。門的左右,紅色的院牆連接著五百兩護龍的山牆面,與三弧形的馬背屋脊構成高低起伏的外觀。離廟不遠處,是單開間的義靈君祠,祠雖渺小,含意深遠。廟的背面,墳塋隆起,四周老樹垂蔭,芳草碧綠,引人憑弔。

創建明永曆37年(西元1683年),靖海候施娘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唇,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自求生計。自元配羅氏死後,便隨侍在側的五妃,聽後都表達了全節從死的決心,於是從容自縊。寧靖王在料理後事,辭別故舊及鄭克塽之後,由投環而死。在石侍宦也跟著從死在側。

 

********************************************************************************************

 





台南五妃街巷道內還保有三、四十年代有小小院子還充分利用栽種花草果樹的日式矮房,只是現代治安不好?矮牆上加裝了鐵絲網。








 

*******************************************************************************************

步行出廟,站在石階上見廟前方(五妃街)有一家古色古香的冰店,但尚未營業,後來旅聯網冬烘先生提起這裡有家赫赫有名的冰店,這才知曉錯失口福,真是令人扼腕!!!


 

很喜歡這紫色的花,不知道是什麼花,這季節常看到。

感謝旅聯網格友雲海告知這是墨西哥的翠蘆莉


後來轉入慶中街想要看看是否能夠到達延平郡王祠,然後發現這附近的巷道都有經過規劃,顯見地方政府的用心。




看到這家冰店想到女兒,她就喜歡這種漂漂亮亮冰品顏色鮮豔的店,替另一半買了一杯金桔檸檬,好大一杯才20元。


冰店空間雖小但挑高的屋頂、現代化的裝潢,使店面展現一種雅潔的流動線條空間之美。







 


[註]五妃廟並非其府邸,真正的寧靖王府已成為天后宮其址簡介如下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照【住址】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簡介】
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原為鄭氏時期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寧靖王別號一元子,所以這座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美食旅遊評鑑「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
【歷史沿革】
明永曆16年(西元1662年)5月鄭成功病逝。永曆18年鄭經迎接寧靖王朱術桂渡臺,乃將承天府署之南的西定坊,興建寧靖王府邸,供朱氏居住,並即以之為明室的宗人府(即一元子別館)。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清軍由鄭成功舊屬施琅率兵攻臺,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及其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均自縊於寢宮而殉國。施琅班師回朝,鑒於臺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異,為收攬民心,乃奏請清政府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並以媽祖顯佑濟師奏請清政府誥封媽祖,八月,康熙淮奏,加封媽祖為「天后」,稱廟為「大天后宮」,清帝派禮部官員主持祭典,本宮自此成為「天后」開基祖廟,也是臺灣最早官建媽姐廟。
康熙60年,朱一貴起兵,稱「中興王」,俗稱「鴨母王」,在本宮登基踐祚,旋為清軍所敗。雍正元年,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親赴本宮呈獻「神潮徵異」匾,以謝神恩。雍正4年,以媽祖湧潮濟師事上奏,御書「神昭海表」匾,由台灣鎮總兵林亮暨文武官員,恭迎至本宮懸掛,僅廈門、湄洲神祠共有此匾之殊榮。光緒20年(西元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翌年(西元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民主國」成立,總統唐景松、財務長連德政,司令部在今永福國小,總統府在寧靖王府,即本宮後側廂房。
註:摘自臺南大天后宮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客 的頭像
    山客

    山客的部落格

    山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