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行日期:98.9.6. 

大崎腳登山步道眺望對山萬溪左線產業道路盡頭的土雞城、豪宅。

*****************************************************************************************


往大崎腳登山口~至善路三段370巷15弄民房起登,或是車行到底左轉陡上後到上面民宅的登山口起登,可以向農家買些青菜,車停他們家的廣場,回程再取菜。
過土地公廟續行
續行

到底左轉,民房石牆基座下的羊腸小徑就是親山步道沒錯,進入候過田尾仔橋就是寬敞的石階路通往坪頂古圳,這路走過多次,不取,好奇左轉看看這條產業道路最終通到哪裡。

 

原來370巷到底無路,但卻有一個登山口想必是銜接下面那個登山口,但怎麼銜接法,是否穿過產業道路?剛才急陡坡上來並未注意到路邊是否有石階路?

 

這個據點蠻熱鬧的,有一大隊人馬越過我上去了。

 

見我在登山口探頭探腦,賣菜的農婦招呼我買菜,並說機車可以停她家廣場。

 

山坡邊的幽篁,讓石階步道更顯清幽。

 

 

 

 

一路都是陡上的階梯。

 

到達山頂稜線,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挺拔的竹林和葉片交疊細密的相思樹林使得這段路特別優雅。

 

可惜只有一小段,就接上清風亭及7號親山步道打印台,坪頂古圳在右叉路。
 

穿過打印台及巨石區往前直行便是瑪礁古道

看到充滿青春氣息的年輕人也來走古道,覺得很欣慰,台灣還是有希望的。

打印台附近的巨石,奇形怪狀。

瑪礁古道是走在山脊稜線的原始泥土石頭路,有濃密的樹蔭又通風。

一長排高聎整齊的針葉樹,是這條山路的特色之一。

從打印台到此新圳頭山約15分鐘。







太陽的光影投射相思樹影在巨石上烙下如花的印記。







抵三叉口,這裡的地形蠻奇特的,照片下方是有一層樓高的人工古涵洞,導雨水穿越奔流山脊兩側。

古道在此分界,右循山腰可到鐵柵門水管路,鐵柵門附近山腰山路又分為二右下水圳路也可翻過山脊去銜接另一邊的荷蘭古道續往前行則可出擎天崗與此叉路會合在擎天崗相接如地圖1.

照相時遇一老者自右前方鐵柵門山腰古道姍姍而來,他和我談起山難,談得欲罷不能。








古道上的小可愛--瘤喉蝗 Parapodisma sp
蝗科,俗稱蚱蜢或〝草螟仔〞,身體顏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牠的後腿比螽斯粗壯,觸角比較短,不像螽斯觸角超過身體長度,為植食性昆蟲。




















下到底的溪谷,正是內雙溪古道溪流的最上游,靠近擎天崗的源頭乾涸,但山徑右側則有淺淺溪水。






來到一處可以休憩的空地
看到溪水潺潺,天然座椅的石板塊,忍不住脫去鞋襪,坐在溪邊,讓疲累的雙腳浸入冰涼的溪水,頓時暑意全消,已是黃昏,古道空寂無人,我倒了一杯保溫瓶裡還香噴噴的熱茶,一邊細細品嚐,一邊在石頭間跳來跳去,找尋淺水濯足點,正在渾然忘我之際,忽聞耳邊傳來人聲【嗨!】我嚇了一大跳,手上的杯子震了一下,茶水都潑灑出來,沒想到這麼晚了,還有像我一樣的獨行俠經過,這人也在趕路,他是第一次走這條古道,憑藉的是GPS,和事先做足的功課,但GPS在沒有訊號的山區也是派不上用場,所以他是從擎天崗~石梯嶺~風櫃口,下萬溪左線產業道路嚇到至善路~再接上我今天的起登的 路線從大崎腳~清風亭,我詫異他大崎腳起登時和我的時間差不多,怎麼是反向相遇?原來在清風亭我取直上稜線瑪礁古道,而過客則取右線走瑪礁古道下方水圳路~內雙溪古道,這條初段水圳後段溪流的內雙溪古道最後要出擎天崗之前有叉路可會合成O形路線。而他今天的走法是東大O,我則是西小O。

共同感觸是獨行都是為了紓解工作上的壓力,不必再負擔同行者的情緒,或是無法配合的時間腳程,在溪邊匆匆相遇,互相分享登山經驗,又匆匆話別,來無痕去無蹤,這就是登山過客。







約15公分長的蛇蚯蚓






回程接上遇到老先生的三叉口,所以嚴格說來這不算是O形一圈,而是O的下面還拖著一條繩子的類氣球一圈或是棒棒糖一圈。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有一段時間沒有走這一條路了,下午半天時間要走哪裡好呢?看看天空艷陽高照,藍天白雲,有微風,這種天氣又是正中午,不適合走空曠裸露的山脊,會曬到爆,最好就是走在有濃密樹蔭,又有溪流,起伏不太大的山路,路面原始又不荒涼,登山客不多又不會完全沒有,里程則可長可短,可以在裡面隨你自己的時間調整路程的,那麼台北近郊有什麼地方適合呢?

平等里的那幾條古道和水圳路當然是首選囉!

原先是設定從荷蘭古道走起,沒想到在聖人橋飆過了頭,一直跑到田尾仔橋登山路口之前才發現錯誤,於是將錯就錯,改走從來沒走過的大崎腳,不過回程才赫然發現其實這條路早在數年前和另一半尋找鵝尾山時有下到民房的登山口,還買了農家的青菜哩。

穿過坪頂古圳親山步道7號打印台及巨石區往前直行便是瑪礁古道,此路線都是走在原始的山脊稜線上,有濃密的樹蔭遮陰,古島或泥路樹根或大小沿石橫互路邊,時而挺拔巨林參天,時而相思樹連綿,又時有古厝駁坎遺跡、竹林密圍,又沿路有若萬里長城的牛堤掩藏在右側臨溪山脊,一直到盡頭才乍現眼前,讓你驀然驚覺,原來土堤一直連綿不絕一路陪伴你走。不禁想起 李瑞宗 教授所說的,把陽明山所有的土堤連接起來,或許也可組成另一種萬里長城。

 瑪礁古道隨山脊龍脈坡度起伏或有陡上但都只是一小段,大致上算是平緩的了,最後鑽出樹林後的藍天白雲芒海綠地 ,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給人極度視差的大大震撼,也就是從平等里出發到擎天崗這幾條沿著山澗(內寮、 內雙溪、荷蘭古道)或是山脊(瑪礁)的古道令人一次就會上癮的終結魅力。

怎麼樣?心動了吧?趕快行動喔,古道雖然有橫互相通有一點錯綜複雜,但只要抓住方向,每條古道第一次走採取原路來回,出樹林進入芒草區沿路做自己可以辨識又不會製造髒亂(例如將芒草打結)的記號,牢牢記憶或是做筆記甚至將路口拍照,回程可在相機螢幕上觀看,記住去程的左右轉和回程的左右轉是相反的,回程就不致迷路了。

主步道經劉老先生善心清理維護,路跡比以前更明顯,在加上沿路有登山隊清楚的標示,瑪礁古道愈來愈可親近囉!

今日山上風大,竟然少蜂少蚊蠅,真是奇怪?

 

1.黃色線條為今日路線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客 的頭像
    山客

    山客的部落格

    山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